紅餐網消息,11月7日,佛山市南海區(qū)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食品安全犯罪處罰事件,被告人牟某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,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。
據了解,自2021年6月始,被告人牟某于佛山市南海區(qū)獅山鎮(zhèn)經營一家以加工鴨、鵝腸并進行銷售的公司。去年12月初,牟某購買了不知名男子推銷的甲醛溶液消毒液16瓶,并將上述消毒液用于自家工廠地面消毒。
地面消毒后,并未重新使用清水清洗地面或用其它物品阻隔地面,直接將鴨腸、鵝腸等食材堆放在地面繼續(xù)加工后,打包存放于公司冷庫。
經佛山市南海區(qū)獅山鎮(zhèn)人民政府質監(jiān)部門于當月對牟某所經營的公司加工場所進行查驗,當場收獲數瓶未開封的甲醛溶液以及鴨腸約9280公斤。經查驗,該甲醛溶液中,甲醛含量為37.1%,而現(xiàn)場抽檢的鴨腸中,其甲醛含量為142mg/kg至312mg/kg。
法院認為,牟某所經營的公司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摻入有毒物質的非食品原料,該行為已構成生產有害食品罪,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,并處罰人民幣一萬元。
事實上,今年以來,鴨腸、鵝腸等相關的食材加工工廠就曾多次被曝出現(xiàn)食安問題。
比如6月,新京報就曾報道過一則“腳踩鵝腸擠糞,煙頭扔進鴨腸筐”事件。相關記者走訪山東濱州和河南清豐縣兩家肉類食品加工廠,在鴨腸、鵝腸產品生產中,發(fā)現(xiàn)這些食材加工廠工廠均存在諸多衛(wèi)生安全隱患。
其中,記者實地走訪的河南清豐縣永官食品有限公司,其鵝腸工作車間環(huán)境臟亂不堪,大量鵝腸散落在地面,車間的墻面上布滿污漬。在實際處理過程中,工人們更是穿膠鞋直接踩踏鵝腸,經流水線清理后,送入至盛有血水的器皿中浸泡,再簡單冷凍后套上塑料袋,甚至生產日期都無需標明即可空運發(fā)貨。
而另一家山東濱州的生產車間環(huán)境則更顯惡劣。記者稱車間內彌漫著刺鼻的腥臭味,待清洗的鴨腸被直接堆在地面上,有工人甚至將抽完 的煙頭直接扔在裝鴨腸的筐內。
愛吃火鍋的食客應該都知道,鴨腸、鵝腸等菜品口感脆、味道鮮,幾乎是吃火鍋的必點單品,受到市場的追捧。因此相關食安問題一經披露,立即引發(fā)網友對食材加工食品安全的熱議,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各平臺熱搜榜。
對于食材供應鏈管控問題,北京某重慶火鍋創(chuàng)始人就曾說過,“小品牌挺難做到鑒別供應商能力和產品品質的,他們基本都是二級采買,比如在一些批發(fā)市場采買,根本接觸不到源頭,這就很難做到識破誰是供應鏈刺客。”
但是于商家而言,不管食材供應鏈管理再復雜,監(jiān)管再艱難,保障食品安全是餐飲經營的底線。紅餐網溫馨提示,為保障食客安全,餐企們也應加強自律,尋找有品牌、有實力的供應鏈企業(yè)合作采購有品質保障的食材,切不可圖一時便宜觸碰法律底線。
(作者:紅餐網張麗萍;編輯:李唐)
關于我們
|
新聞資訊
|
服務中心
| 關注我們
![]() 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