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夜之間,楊國福麻辣燙火出圈了。
起因是有人在明星張亮的微博下,吐槽“張亮麻辣燙”難吃,遭到張亮本人親自懟:去吃楊國福啊。
結果楊國福麻辣燙隔空喊話請張亮做代言人,當晚還沖上微博熱搜:
本來這場烏龍事件的主角是張亮,結果最后贏家居然是對手楊國福麻辣燙。
說實在的,直到現(xiàn)在,很多網(wǎng)友也認為“張亮麻辣燙”是明星張亮開的店,但事實上,二人毫無關系。
明星張亮不僅沒有麻辣燙店,還曾因“張亮麻辣燙”名譽侵權,發(fā)生過一些法律糾紛。
張亮麻辣燙創(chuàng)始人
最戲劇的是,張亮麻辣燙和楊國福麻辣燙的創(chuàng)始人,倆人頗有淵源,甚至還有點“關系”,以至于談論起麻辣燙歷史,這二人可以看作是中國麻辣燙江湖的縮影。
麻辣燙----川渝地區(qū)典型小吃之一,怎么也沒想到日后會由兩位東北男人引領走向全國。
要說這過程,還真是不容易。
1970年出生的楊國福,家庭條件不算好,家里大大小小一共五個姐妹,連溫飽都成問題。
15歲那年,楊國福初中沒念完就輟學回家務農(nóng),有時還得去縣城收破爛,把工地裝水泥的袋子清洗干凈后,再賣給別人裝炭。經(jīng)常干著灰頭土臉的買賣,楊國福在財經(jīng)雜志的采訪中回憶: “抖摟這些袋子,就像西游記里的妖怪出來了,呼呼的全是煙。抖完了滿身滿面的灰塵,只露出兩只眼睛!
這邊楊國福還在費勁討生活,那邊張亮才剛剛出生。
1、小鎮(zhèn)青年的闖蕩夢
90年代初,楊國福決定去城外闖闖,首選哈爾濱,跟著姑姑在夜市上擺攤,晚上賣燒烤,早上賣早餐。
二十多歲的年紀,最容易懷揣夢想的時候,楊國福也是。
在哈爾濱,楊國福見識到城市該有的繁華,也讓這個小鎮(zhèn)青年的野心開始發(fā)芽。
當時有一家快餐店,每天人滿為患,就賣麻辣燙和烤餅,當時還沒有自選菜品的模式,但仍舊擁有大量的顧客前往。
說不眼紅是假的,楊國福思前想后決定自己試試。
2000年,花費500元租金,楊國福擁有了一個幾平米的小地下室,用來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燙底料。
2、被改良后的“麻辣燙”。
一開始別說味道香濃,就連好吃都很難。
在研發(fā)麻辣燙底料的時候,沒少出岔子,味道不是缺鹽就是太辣,有顧客不滿:吃的這啥玩意啊。
還有次炒辛香料,結果把鍋給炒煳了。
楊國福的麻辣燙生意,差點就此夭折。
但好在,這一切迎來轉(zhuǎn)機,在飲食方面,這個東北男人有自己的想法,他覺得現(xiàn)階段的麻辣燙,味道過于辛辣,口味需要適應大眾。于是在研制調(diào)料的過程中,他加入了牛骨湯還有其他奶制品。
香濃的骨湯讓不能吃辣的人也能嘗試了,甚至反響還不錯!爱敃r麻辣燙是按碗賣的,一碗三塊錢。有的顧客吃一碗麻辣燙,可以續(xù)上兩三次湯!睏顕;貞。
2003年,楊國福麻辣燙的前身——楊記麻辣燙開業(yè)成功。
那一年的張亮,工作也不穩(wěn)定。既做過乘務員、后來又轉(zhuǎn)行做業(yè)務員。但好的是,因為工作原因經(jīng)常出差,也能夠嘗到全國各地的小吃,在成都吃了麻辣燙后,決定想把這種美食帶回東北。
2005年,楊國福注冊商標,第二年正式對外開放加盟。
同年,張亮東拼西湊了兩萬多元,雇了三個服務生,在哈爾濱香坊區(qū)開了一家近100平方米的餐廳,取名為“陽光麻辣燙”。
只是這家店鋪并沒有維持許久,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場。
原因就是,當時麻辣燙還停留在四川口味,并未對其做改良。
2008年,楊國福麻辣燙已經(jīng)陸續(xù)有商家加盟,最初,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費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。
這一年的張亮,事業(yè)也有所起色。總結上次開店失敗原因后,張亮將川味麻辣燙按照東北人的口味加以調(diào)制,成功切入東北市場,第一家店鋪在離哈爾濱市區(qū)23公里的阿城區(qū)開業(yè)。
自此,兩個東北男人開始了東北麻辣燙的版圖擴張之路。
2014年之前,這兩家的勢力范圍還未跨過長江;
2014年開始,一路南下壯大至中國的東部地區(qū);
2016年,楊國福、張亮實現(xiàn)了對中國市場的幾乎全壟斷。
但加盟之路相似,實則有所不同。
1、加盟的差異
楊國福開啟加盟模式后,日子過得不錯,僅靠加盟費一年就能賺兩三百萬元,基本實現(xiàn)財務自由。
但經(jīng)營一年,問題暴露出來。
楊國福本人
加盟商良莠不齊,缺乏服務意識,很多加盟店老板都抱著“愛吃不吃“的想法經(jīng)營餐廳,導致楊國福品牌口碑越來越差。
2010年,楊國福做了個大膽的決定:叫停加盟。
對于那些意愿加盟的廠商,楊國福開啟篩選機制,以前是人挑品牌,現(xiàn)在是品牌挑人,并用區(qū)域總代理的方式,繼續(xù)擴大總部市場。
而張亮麻辣燙呢,在加盟費方面,會比楊國福的價錢低,這也是它的策略之一。
一線城市,張亮不到2萬,而楊國福則遠超2萬塊。
張亮麻辣燙加盟費
楊國福麻辣燙加盟費
說到加盟費便宜,張亮自有道理。
公司決策里有一個重要的“不一樣”,就是讓合伙人和團隊“時時保持克制,少賺加盟商的錢”。
這也是張亮區(qū)別于楊國福的一個最大不同,依靠的就是對加盟商的“薄利多銷”。
2、二王之爭
即便如此,關于張亮效仿楊國福麻辣燙的傳說就很多。
起初,有媒體報道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,在舅舅楊國福那里負責炒麻辣料,一干就是三年多,出來后自立門戶,才有了“張亮麻辣燙”。這條信息很快登上微博熱搜,被轉(zhuǎn)發(fā)一萬多次,還有了9000多條評論。
為此,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生產(chǎn)模塊的負責人回應說,“肯定不是外甥,倆人平輩兒的,關系比表親還遠!
事實上,張亮親口說過,楊國福是自己姑家的表姐夫。
左張亮,右楊國福
后來在回答《財經(jīng)》雜志時,他在解釋自己入行原因時說:“是因為他先做的麻辣燙,然后咱們才選擇這個項目。感覺這個項目挺好,它入門門檻比較低,能投資得起!钡瑫r表示,自己從一開始進入行業(yè)就是獨立發(fā)展的,與楊國福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。
盡管被否認過,但關于這二者誰是麻辣燙的一番之爭,從來沒斷過。
在大眾眼里,麻辣燙就是接地氣的國民小吃,方便下飯,和火鍋口感類似,卻不用大費周章。
楊國福和張亮,將川味麻辣燙經(jīng)過改良,實現(xiàn)了更大眾化的口味,的確是一進步。但不可忽視的是,瘋狂擴張背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。
1、食品安全。
張亮和楊國福麻辣燙,都曾面臨過“衛(wèi)生問題”。
在一些美食點評網(wǎng)站,也能看到有人說從食物中吃出異物的吐槽。
不難看出,瘋狂擴店的背后難免出現(xiàn)質(zhì)量危機,這不是只有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面臨的問題,而是所有加速擴張企業(yè)的通病。
快速發(fā)展的市場、瞬息萬變的口味,瘋狂擴店帶來的就是質(zhì)量和口碑的下滑。
雖然加盟商經(jīng)過千挑萬選,但在商業(yè)規(guī)則下,沒有幾個人愿意停下來認真打磨。
2、定位弱化
說真的,這兩家麻辣燙刀哥都吃過,我本人真的沒吃出什么非常明顯的區(qū)別,周圍朋友也表示過,沒啥特殊的,隨便吃吃。
再詢問了很多人之后,得出的結論就是:不知道選擇的時候去吃其中一家。
沒有處在最頂端也并非最底層,而是中間位置,定位很尷尬。
不知大家發(fā)現(xiàn)沒,當下對美食的需求,不僅僅是吃飽那么簡單的需求了,除了好吃,它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社交符號。
比如在某一種食物上,你們對其有同樣的認可,這就是你們區(qū)別于其他社交群體的身份。
就這點來說, 張亮和楊國福麻辣燙,還達不到這一要求,極少看到有人安利這二這兩家。
不可否認,張亮和楊國福,一人撐起了中國麻辣燙的半邊天,兩家店合起來已經(jīng)開了9000多家(楊國福5000多家,張亮4000多家),比肯德基開店還多,甚至連紐約都有張亮和楊國福的身影。
可在口碑上,這二者的評價也只是“眼熟”而已,好吃談不上,混個肚子飽倒還行。
頻繁上榜熱搜帶來的,除了話題量和營銷策略,不變的還是這樣“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”的尷尬。
說到底,賣吃的還是得看味道,只靠營銷,不會活得太久。
關于我們
|
新聞資訊
|
服務中心
| 關注我們
![]() ![]() |
![]() |